2022-23赛季收官阶段,湖人还在附加赛底线上搞一些进进出出的刺激戏码时,开拓者进入附加赛仅剩理论希望。而从开拓者方面传出消息,一旦和季后赛渐行渐远,他们就可能会让利拉德不再登场,在赛季还剩10天结束的时候正式投入摆烂大军。

若如此,这将是利拉德11年职业生涯将第3次无缘季后赛,不算很多,但他第1次没进季后赛是在新秀赛季,而后2次没进季后赛就发生在最近两个赛季。即便是2015年夏天,身边首发队友全部走光后的艰难时光里,利拉德也未曾缺席季后赛,但那时候他才25岁,刚进联盟第四年,现在他在俄勒冈已经呆了11年,即将进入33岁。当进不了季后赛这种事连续发生在30岁之后,你总会和周边的舆论环境一道思绪万千。

思考一支球队之所以失败,会有很多切入角度。但在评价利拉德和他的开拓者为什么不奏效这件事情上,感觉就像在评价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如果你扮演这个家庭用了十一年的抽油烟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那里观察这个小家里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琐碎才充斥一切的存在。夫妻和孩子,公公婆婆和岳父岳母,无数冷言冷语中夹杂的一个嘴巴子,数不清的眼泪和欢笑,纠缠不清的教育和房产投资,工作,老板的斥责在8小时候呼叫转移到私人空间,疲倦、疾病和今日午后的一场大雨但你没带雨伞。一地鸡毛之间,你目睹了一切又聆听了一切,你作为一个抽油烟机只想说去他妈都毁灭吧没一个好东西。

如果你在开拓者也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了解到他们过去这些年做的所有交易,上帝换掉老板,老板换掉总经理,总经理换掉主教练,核心球员离开了,前锋们换了无数茬,内线也换了那么几个,后场也迎来送往,我不想念那些阿米奴克拉比莱曼阿里扎胡德小琼斯利特尔考文顿温斯洛和格兰特的名字,我也不想写下特伦特麦科勒姆哈特塞布尔和小西蒙斯的名字,我不想追忆这支球队如何从阿德普拉姆利埃德戴维斯们走到到努尔基奇,至于从斯托茨到比卢普斯,也无所谓,因为一切围绕在利拉德身边的变化,对于外部观察家们来说,只要掏出战绩,就可以轻松地宣布一个结论:

但身处内部抽油烟机看得太多了,他知道这或许是一个正确的结论,但远不是你可以得到的唯一结论。因为在另一个角度上,外部观察家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控制变量法真的可以应用到一支运动队里,那么唯一没有改变过的那个人是不是就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

但对于外部观察家们而言,真正难以下这个结论的理由就藏在他们给利拉德送进75大的理由之中。你很难对一名打出那些成就的现役巨星下这样的判断,尤其当我们确实看到他在场上无法阻挡地砍下那些光彩夺目的数据之后,71分,场均32.2分,单节25分,生涯最多的场均罚球,最好的魔球化打法。甚至还有适应性和牺牲:利拉德从过去的超级大球霸变成了本季一个稍小一点的小球霸。你很难去指责这样的利拉德,你看着利拉德在球场上的表现,内心里可能早已打出了一块“走吧德子没关系”的应援牌。

事实上,利拉德曾经拥有过离开这支球队的最佳契机,老帅斯托茨被开、比卢普斯上线之际被人曝出性侵案污点过往,在那个节点上,利拉德还没有续约,他说自己毫不知情。如果当时他顺坡下驴,像一个真正有技巧的泼妇一样抓住一件事情上升到政治正确,就可以带着忠诚牌坊转身离开——不是我不想留,只是波特兰做出了令人无法接受的选择,这已经不是我和开拓者的问题,这是我在邪恶和正义之间坚定选择了后者。

然而并没有。价值2年1.22亿的忠诚牵绊着利拉德,大西北留下了这块表,如今却已经走到了提前结束赛季的那一秒。球队已经开始严肃考虑,如果确实没有希望进季后赛了,利拉德将不再出场球队最后的几场球。

因为:“我不需要总冠军戒指来证明自己,我理解大家最终的目标都是赢下总冠军,但总不能把其他东西和比赛变得好像一点意义也没有。”

因为:“我想要竞争对抗,想要赢球,想让队友打得更好,也想让他们赚很多钱,我很享受和喜欢这种兄弟情。”

因为:“我想要回到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去妈妈家陪她,去和表兄弟一起玩,和祖母通个电话,而不是坐在那里一直想,得要离开波特兰。”

利拉德很会说话,一直很会,威少攻击他不值得全明星的时候,他说“威少只是在为泡椒出头”,有球员说自己压力很大的时候,他说“打篮球而已,赚这么多钱,我们遇到的只是挑战,但那又算什么压力?无家可归、吃了上顿没下顿、单身母亲们付不起房租的时候,才叫压力。”

你听到这些话简直要为利拉德鼓掌,赞美他一声“三观正”。我想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当同样的话从生活的冠军威中嘴里说出来,从为队友着想的杜兰特嘴里说出来,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威中和杜兰特身上,有利拉德早已洞察的舆论污点。

在3月份说出这些感人肺腑的冠军并非一切的言论之前,他对年轻的球星亚历山大谆谆教诲:“要警惕那些让你离开的人,他们可不是好人。不要总觉得另一边的草更好吃。”

利拉德真的是掏心窝子了。因为“不要以为另一边的草更好吃”是利拉德这些年总结下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他在两年前就下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作为球星,一旦离开了母队,就再也得不到同样的地位和待遇了,球队不会罩着你,当地媒体不会为你打掩护,球迷也不会真心爱上你,等你再次离开,能得到的多半是一个糟糕的评价——而这些就是利拉德从杜威二人身上洞察到的舆论污点。

如果利拉德不以总冠军为职业生涯唯一评价标准和追逐目标,那么他的逻辑就自洽了,他确实没有任何理由离开。所以现在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没人知道。在赛季刚开始一个月,这支球队还在轮休利拉德、努尔基奇的时候,曾经一度在西部第二的位置上停留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们还装模作样地分析了一番原因:哦他们终于找到了锋线的答案格兰特,后场最强篮板手哈特也很棒,比卢普斯确实有两把刷子。但4个月过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接下来怎么办了。

首先是比卢普斯说自己非常有信心不会下课,因为利拉德和格兰特都很支持自己。然后我猜利拉德也会支持球队续约格兰特,直觉告诉我们利拉德谁都支持,因为“要让兄弟赚更多的钱”。而且利拉德去年就曾经说过:“有些时候你得承受这一切,你得经历过程。在跌落谷底后,属于你的时候就将到来,这是我的信条。”

现在利拉德正在自己的信条里遨游,他愿意经历过程,享受从谷底的垃圾堆里翻找属于自己的时候,但问题是,球队愿意吗?

有记者问了这个问题,问了关于球队的未来,在一支寻常球队的建设过程中,这个问题迟早会来到:开拓者会选择摆烂吗?利拉德会成为摆烂的开拓者中的一份子吗?

对此,利拉德交代得非常清楚:“我的职业生涯到了这个阶段,还不是摆烂的时候。”

那么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看上去有点既要又要的感觉,这是在让球队持续补强,但兄弟你33岁了,我们围绕你补强到哪里是个头呢?球场之上就5个人,你每个人都是兄弟,你跑到办公室展示你的话语权,你有巨大的影响力,然后你把建队的锅全部丢给俱乐部:“对不起,我不是球队的管理者,我不会干预建队的细节。我不知道球队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俱乐部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耐心,这些判断和耐心当然会和你有关。我不知道了不起的利拉德会不会在某个孤独夜晚,老婆孩子都不在家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坐在幽暗深邃的房间里,静静思考关于篮球的哲学、策略和概念,突然灵光一闪,宛如闪电划过漆夜,这个念头如潮水般涌来,塞满了他那颗忠诚的心:

我猜利指导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念头,因为利拉德早就拥有一种与其超巨身份匹配的自信,或者他已经用多年来的那些抵抗职场成功学的理念为自己洗脑洗出了一套无懈可击的自信。

所以我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这样,开拓者和利拉德在这么多年里已经共同讲述了一段互相忠诚的故事,他们还会心照不宣地继续讲下去,万一美好的事情他真的发生了呢?

但即便美好没有发生,他们也会改变美好的定义,告诉世人咱们这样才是真正的美好。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十分动人,几乎已经成为了双方的品牌,如果能够维持到利拉德退役那一天,那故事将变成传奇,这个传奇会与雷吉米勒的故事匹配,只要他不在退役三年之后宣布尝试复出加盟三巨头绿凯就行。

但讲好一个故事或维护一个品牌的前提是不要付出太多代价,利拉德不想摆烂,开拓者就不会摆烂,但因为实力确实不济而每个赛季输掉50场球或许就是一个折中地令双方都满意的结局:

我们没有摆烂,我们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谷底,供你寻找属于自己的时候,践行属于自己的信条。

好啦,事情并不复杂,归根到底,利拉德是个狠人,但不够狠,无论是球场之上还是球场之外。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初听很有意思,开拓思路了,但听多了,听起来就更像是酒桌上中年男人喝下二两马尿之后会跟你掏心掏肺的那些内容,那种风轻云淡中夹杂着一丝老骥伏枥的不甘愿,向命运低头鞠躬后又带有一点姜子牙直钩钓鱼的智慧感。

毕竟仍有一些怀旧的情愫在其中,仍然有一丝人过中年洞察现实却在内心深处期待着一个奇迹的不切实际。每到这个时候,脑子里总会响起李宗盛和他那首给中年男人的情歌:“不知疲倦的翻越,每一个山丘。”

但现实却往往在大声吟唱另一首欢脱的歌谣告诉你翻越山丘后的结果,那是孙燕姿的声音:

恰如我们观察利拉德这些年际遇时的感觉,也可能是观察我们中年人自己生活时的感觉。一开始,生活折磨你,年少的你以为那是从“必先苦其心志”到“曾益其所不能”的一条必由之路,但当中年的你逐渐止步于“动心忍性”,她又对你莞尔一笑勾起你的念想,你终于重拾信念斗志满满直到有一天你兴高采烈拿着业绩单偷偷打开房门想告诉生活这个好消息结果却从门缝里射出一道绿光。

球队绿了利拉德,而生活绿了绝大多数中年男人,曾经那么多承诺那么多期盼,都已烟消云散。你能怎么办,你又想怎么办?你不能责怪环境,你又不忍怪罪自己。千言万语,我与大米,两个体面的中年人,唯有勾肩搭背,共饮二两马尿,点上两支玉溪,痛诉世事无常人生不易成事在天我已尽力,并努力保持语气和表情的双重冷静。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