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这天,代勇昌天一亮就上塔了。站在瞭望塔上,五六级风呼呼从他的脸上刮过,塔架和钢丝缆绳被吹得“嘎吱吱”作响。代勇昌平静如常,有条不紊地瞭望、与指挥部通讯会晤。在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在这样的大风天,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从3月15日进入春季防火期到6月15日结束,代勇昌和他的搭档要一直坚守在这里。代勇昌说,今年有些特殊,他缺岗了两天,4月30日到哈尔滨参加了全省各界青年学习习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且作为“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还作了大会发言。
今年37岁的代勇昌,2005年6月毕业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林管系森林工程技术专业,打过工,做过电厂工人,2012年3月来到加林局江边管护区。代勇昌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到瞭望塔工作时所看到的:这里远离市区140多公里,高山之中没有一户人家;山上除了一座24米高的瞭望塔和一间充当宿舍的塔房外,什么都没有;空寂的山谷,漆黑的夜晚,让人觉得心慌,一个人驻守的时候还真有点害怕;然而,更难耐的是孤单和寂寞。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收不到电视节目、听不了收音机……
“没想到防火瞭望这么艰苦!但最艰苦的地方最锻炼人!”代勇昌与他的搭档每年春夏秋三季防火期要在塔上生活8个月,负责方圆8万多公顷的瞭望任务。在这8年间,他每天准时上塔瞭望,报班从不缺勤。2012年秋天,新瞭望塔投入使用,他主动申请,成为新塔建成后的“瞭望第一人”。他一个人守塔,山高风硬,寒气袭人,大风把塔台吹得来回摇晃,上下塔都要安全绳辅助。最难熬的是冬天,刺骨的寒风,无论穿多厚的棉衣都会被打透。七八级大雪天给养不能及时送达,他就把雪水融化后当作洗漱用水,甚至烧开了直接饮用。每年防火期,老鼠、草爬子和毒蛇出没,有一次晚上被草爬子咬了,他立刻用双氧水消毒处理,所幸没被咬破。在高危火险期或者遇到五级风以上天气,他都要全天候瞭望,有时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每年夏天换班,他都把第一班留给自己,让伙伴更早回家探望父母和亲人,而他心里亏欠父母和亲人的却很多。去年4月他被调到塔16工作,6月高温时节他顶着炎炎烈日,第一时间发现并汇报了那都里管护区的火情,为扑灭火灾赢得了时间……
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中,代勇昌把所谓的艰苦当成了习惯。正是因为有了代勇昌这些像森林的眼睛一样的瞭望员,有了他们的坚守和默默奉献,他所管护的这片保护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发生一次滥砍盗伐案件。他也多次被评为林场劳模、优秀员。如今,保护区周边的大小山头,他都牢记于心;哪些是生产用火,哪些是森林火灾,经验丰富的他一看就明白。
“我爱这绿色的北疆,爱它的繁衍不息,爱它的流水年长,爱它千百年以来创造的神奇,还有那兴安人奋斗的力量。这里是我们的家园,这里是祖国的脊梁,这里是大兴安岭精神的诞生地,这里是美丽兴安——我的故乡。”这是代勇昌创作的诗歌《我爱这绿色的北疆》其中一段。爱好写作的他闲暇时经常向林业局投稿,也在帖吧上发表过文章,还代表管护区参加比赛。
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守护好这片森林,就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我愿意带动林区更多的青年,积极投身到林区建设的各项事业中。